巴山深处年轻人 - 文学天地 - 陕西地质信息资料中心

文学天地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陕西地质信息资料中心 > 文化园地 > 文学天地 >

巴山深处年轻人

发布日期:2009-08-24 00:00:00     作者: 许锋     浏览数:8    分享到:

    今年,陕西省地质调查院为了立足于长远发展和满足当前工作需要,招聘了一大批我们这样的应届大学生,充实到生产工作一线。然而,我们这些80后的年轻人是否具有老一辈地质人吃苦耐劳、甘于寂寞、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是否能展现出新一代地质人的胸怀理想,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七月上旬,刚刚结束了象牙塔生活的我们,在报到后没几天,便奔赴川陕边界巴山腹地,成为陕西地调院南郑矿调项目组的新成员。
    告别了城市里的衣食无忧,告别了校园里的舒适安逸,在烈日当头、汗流浃背下,在山高坡陡、荆棘遍布中,才明白我们已然不再是往日里父母呵护备至的孩子,不再是养尊处优的在校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地质接班人,我们已经开始面对应有的社会责任,开始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巍巍高山上,我们领略到巴山的俊秀怡人;涓涓细流旁,我们感受到巴山人的淳朴敦厚。每一次摔倒后的爬起,我们学会了坚强;每一次被荆棘扎破的伤口的愈合,我们学会了刚毅;每一次拖着疲惫的身子继续前行中,我们学会了坚持。巴山深处的山水风情滋润着我们稚气未脱的心田,地质事业的迅猛发展向我们发出了新的召唤。
   项目组里前辈们“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们,他们热情、豪放,甘于吃苦、乐于奉献,以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最真实的榜样。项目领导王工、唐工循循善诱、理论结合实际,促使我们更快更好地把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主要技术骨干卢工、贾工更是勇挑重担,他们总担任最远最险的路线,激情饱满地向我们展示了老一辈地质人的风采。司机姚师傅除本职工作外,还为我们做好了后勤保障工作,让我们在巴山深处感受到家的温馨。
    我们这批新来的技术人员里,老大哥王秦伟成熟、果敢,积极负责,一方面苦练业务,如下山后及时整理路线、往实际材料图上搬点、路线存档等,坚持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同时主动关心同事的生活和工作,积极协助师傅处理内务及外勤;许锋年龄最小,但做事稳重,扎实认真地对待每一条路线、每一个地质点,低调的言语中总会闪烁着智慧。在师傅们的悉心指导下,积极主动地与同事探讨,对于工作区各岩性组的区分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思路;李文浩自幼生活在成都市区,对矿调这份工作自然是有些吃不消,但他毫无怨言,总是以前辈为榜样,努力使自己做得最好。尤其是他睡在地铺上被甲虫咬得遍体鳞伤后,仍然坚持上山。他的这种精神正代表了我们新时代地质接班人的决心和斗志;胖子范海涛爬起山来毫不含糊,来项目组后没几天便独立承担跑路线任务。野外工作中,对同组的李文浩也总是照顾有加,帮助他尽快适应地质工作;最难能可贵的当属王鹏,从非地质专业毕业后,放弃了城市里舒适的工作,毅然投身于地质事业。他没有地质基础,在迅速成长的背后,凝聚了师傅们太多的心血和他自己的努力;在校学生王刚和阚迎松,主动放弃暑假悠闲安逸的生活,要求来项目组一线,提前领略大山的巍峨,体验烈日的炙烤,在汗水中品味地质人的酸甜苦辣。
    奔流不尽的嘉陵江水,流不完我们对巴山这片热土的挚爱;绵绵不绝的山川,也诉不尽我们对地质事业的深情。相信在院领导的关怀下,在前辈们的精心指导下,我们这批“80后”的年轻人一定会努力做好新时代的地质接班人,用青春为祖国的地质事业谱写出新的篇章。            

上一篇:黑 河 地 质 漫 记 下一篇:长河走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