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天地
我的家乡—黑龙口
我的家乡—黑龙口,镇子不大,但也小有名气,我一直想写一篇关于家乡的文章,但迟迟未敢动笔,原因是已有很多的文人墨客描写过。前几日听到了黑龙口镇已并入牧户关镇的消息,甚为惋惜,便又激起我写作的冲动,以后在中国的行政区划图上便无该镇名了,故我无论如何也要写一篇关于家乡——黑龙口的文章,以此报答故乡的养育之情。
黑龙口地处秦岭南麓东段山脚,丹江发源于该镇凤凰山南麓,是商州西大门,距州城23公里,距省城西安102公里。
黑龙口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古长安通往河南、湖北及东南商於古道上的关口要隘。据《续修商州志》等史记载,汉高祖刘邦曾率领秦末农民义军攻入武关,一路过关斩将直抵古关(今牧护关),但因秦兵防守甚严,一时难以通过。于是刘邦听取张良计谋,便从黑龙口兵分两路,一路正面佯攻,另一路从右侧越秦岭经张家坪出流峪,直取咸阳,迫使秦二世投降。清代商州籍诗人王时叙在诗中曾就此事这样描写:“山口从来号黑龙,途通西北当此冲,分兵刘季人知否,酒卖街头醉老翁”。汉唐元明清,也都曾有官兵和农民义军途经黑龙口。
黑龙口还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民主革命时期,许权中、程子华、徐海东、李先念、汪锋等率领的工农革命军曾在此转战。1927年12月第一支进入商洛山区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许权中旅,在这里召开了决定行动方向的黑龙口会议。后来这支军队由洛南开赴关中,举行了渭华起义。起义失败后,红二十六军逼迫进入秦岭山区,在进入蓝田县张家坪时遭敌人突袭。红二团团长王世泰率部掩护部队突围。而后,王世泰带阻击部队向东撤退,进入商县黑龙口铁炉子、韩峪川及蓝田县灞源、洛南的两岔河一带,分散隐蔽坚持斗争;向南突围的汪锋等转战于商县牧护关一带。1933年9月,在黑龙口铁炉子、韩峪川及牧护关等地活动的红二十六军指挥员,陆续返回照金根据地,重建红二十六军。
黑龙口又是客家人的聚集地,全镇人口中约有四分之一属客家人。他们大多是清顺治18年(1661年)以后到乾隆年间,由政府强行迁入或者因战乱、灾荒逃难而迁居来的广东、安徽、江西等地的客家人。至今还保留着客家人的方言和风俗习惯。他们性情温和,讲究礼仪,团结友爱,待客热情,说话声音圆润,婉转如歌。陕西省客家协会近年来曾多次派人来到罗湾村,寻根问祖话沧桑,并积极帮扶谋求客家人致富和发展。
黑龙口更是天然生态养生之地,是旅游、休闲、度假、娱乐、采风的好去处。景内山川秀丽,四季分明,既有江南景色,又兼北国风光,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0%,境内古树无数,有祖师庙、风箱洞、寨子梁、凤凰山等风景名胜。前几十年,由于乱砍滥伐,森林破坏比较严重,自从国家实行退耕还林政策以后,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现已形成高山松柏盖顶,浅山油松戴帽,半山果树缠腰,山下树阴笼罩的绿化体系。春季鲜花遍野,松柏吐芽,是踏青游山的好去处;夏季万木葱郁,满眼碧绿,溪流潺潺,是避暑寻幽的好地方;秋季满山红叶,杂果累累,是收获的好时节;冬季山舞银蛇,银妆素裹,是领略北国风光之圣地。
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以铅、锌、金为主,铁炉子铅锌矿小有名气,近期发现了铷、铌钽矿。土特产以核桃、樱桃、板栗、柿饼见长,黑龙口的豆腐干更是久负盛名,誉满商州,在西安市场也有其一席之地。
1995年12月,总书记来到黑龙口镇丹江源头的中坪村视察,给广大干部群众以极大鼓舞。2009年10月,来自各地的客家人代表聚集“丹江源头第一村”黑龙口镇闵家河村(原梁坪村),观光考察山水生态示范村建设,村美、山美、水美、人美的闵家河村,给来宾留下了美好印象。自央视《大秦岭》播报后,该村更成为闻名的生态文明村。 2015年4月10日,由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南水北调办公室主办的重点网络媒体“南水北调(中线)源头行”主题采访活动在商州举行。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央视网等媒体近百名记者走进丹黑龙口镇闵家河村,就丹江源头水质保护和新型循环经济发展进行了采访。如今每逢节假日,大量的游客慕名来到这里游玩,写作、绘画、摄影,各取所得,尽情游玩,充分感受和领略大自然所赐予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