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荟萃
内蒙古1∶25万柴河镇幅区域化探
该项目是地调中心2010—2012年度承担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的“成矿带地球化学化学调查”项目之一,通过工作取得成果如下:
1.1:25万柴河镇幅是涵盖不同年度,采用统一方法技术完成的4个1:20万图幅野外扫面工作。本次编图中实现了元素(氧化物)的地球化学图 “无缝”拼接,客观地反映该区不同地质、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特点,说明在大兴安岭森林沼泽景观区截取-10目—+60目砂质物质为正式样品开展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工作方法技术是正确的。
2.查明了40种元素(氧化物)的分布特征及其在地质历史上的演化规律。划分出3个地球化学区、4个地球化学亚区;圈定单元素异常1412个、综合异常56个;划出I级找矿远景区2个、II级找矿远景区5个;圈出A类找矿靶区3个,B类找矿靶区16个。查证综合异常5个,异常重现性好,发现大量找矿线索,新发现银矿(化)点3个。所获得的地球化学资料为本区基础地质研究和矿产勘查提供了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
3.区内Ag、Au、B、Cd、Cr、Cu、Mo、Nb、Ni、Pb、Sb、Zn成矿地球化学条件有利,找矿前景较大;区内地层古生界含矿性较好,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为本区成矿有利地层,而侏罗系塔木兰沟、满克头额博组与矿的关系较密切,为赋矿地层。
4.元素地球化学场、异常及成矿作用明显受区域构造控制。元素地球化学场地、球化学区和异常区(带)总体呈北东向展布,主要受北东向区域构造控制。受北西向、北北东向等构造作用的改造,地球化学场、异常的局部形态会随之发生变化。
5.利用地球化学资料推测断层2条,在生态环境方面将测区划分为清洁,微污染、轻污染、中污染、重污染五大区域,为化探成果资料在基础地质生态环境等方面拓展应用做了有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