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荟萃
陕西省勉略宁地区基础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显着
陕西省勉略宁地区基础地质调查项目针对“三深一土”及三个整装勘查区的战略要求,立足“基础性”和“公益性”定位,集成三年来获取的大量地质事实,应用现代地学新理论在摩天岭地块火山岩系研究、勉略结合带研究、成矿理论与成矿规律研究等方面取得系列新成果新认识,全面提升了基础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增强了勉略宁三角区结构、组成、形成演化及资源环境效应的理解。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重新厘定了全区岩石地层、构造-岩石地层系统
对测区扬子地块北缘等五大三级构造单元地层系统进行了重新划分,厘定(岩)群级1个、(岩)组级34个、岩性段59个、非正式填图单位37个。并首次在略阳组中发现石炭纪有孔虫和牙形刺微体化石。
2.依据不同构造单元特征,建立了测区构造时空格架
在Ⅱ、Ⅲ级构造单元基础上新划分12个Ⅳ级单元,16个Ⅴ级单元;建立了测区各构造单元变形序列及构造样式和区域构造时空格架。
3.建立健全了测区侵入岩岩石序列
以侵入体为基本填图单位,获得一批超基性-酸性岩测年数据,建立了测区侵入岩岩石序列。对岩浆作用时空演变和大陆再造地球动力学机制认识提供了有力证据。在石瓮子基性杂岩原划归侏罗纪二长花岗岩中获精确U-Pb锆石年龄为848±12Ma,为青白口纪;在大安原划归侏罗纪花岗岩中获同位素年龄为214±5.5Ma,时代为晚三叠世。
4.摩天岭地块火山岩系研究取得重大新认识
(1)新获一批精确的火山岩U-Pb同位素测年数据高度集中在860-810Ma之间,加权值为850-840Ma,主体属青白口纪晚期,解决了长期以来原碧口群时代归属之争,为Rodinia超大陆在勉略宁三角区构造演化提供了时限约束。
(2)新获一批系统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分析认定该套晚元古代碱性-拉斑-钙碱性组合,分属洋中脊、陆缘裂谷、岛弧、弧内裂谷、洋岛等不同构造背景,解决了长期以来碧口群火山岩系构造属性认识争议和分歧。
(3)首次识别出寄道沟、瓦舍沟、罗家山一带裂隙式火山机构群,结合火山岩相、火山喷发旋回-韵律与成矿关系调查、为火山成矿作用研究提供了依据。
(4)首次认为苍社-长沟一带的“大理岩”实属“火成碳酸岩”,空间上沿NEE向分布于古火山口位置,代表裂隙式火山喷发构造线初始方向。
(5)以发现峡口驿类玻安质岩及黑木林SSZ型弧前蛇绿岩组合为典型,确立了黑木林元古代基底拼接带,代表原碧口洋盆向北俯冲过程中洋壳俯冲消减过程中,残留于俯冲带上盘SSZ型弧前洋壳残片。
(6)在以上认识基础上建立了碧口地块总体属晚元古代扬子板块北缘裂解离散-俯冲汇聚-弧间裂解-弧后拉张体制下的多岛弧盆系构造模式,开启了南秦岭地区元古代基底研究的“窗口”。
5.勉略结合带研究取得新认识
通过勉略结合带内构造岩片及其基质和岩块属性时代归并类比,通过详细调查建立了构造变形期次和构造样式,结合大量同位素年代学及岩石化学数据分析,认为勉略构造带不存在以蛇绿岩组合为记录的晚古生代洋盆,主体属元古代陆块俯冲拼接增生构造体制背景基础上,叠加晚元古-古生代裂陷、中生代陆内造山多构造体制叠加的复合构造带的构造演化模式。
6.综合开展了物化探填平补齐及数据调平衔接,构建了物化探多源信息数据库,重新圈定1:5万地球化学单元素异常1374个,综合异常63个;1:5万高精度磁异常(带)120个,局部磁异常共281个;系统总结了区内地球化学场及地球物理场,为深入研究调查区成矿地质背景提供了丰富的物化探依据。
7.地质找矿新发现
通过异常查证新发现金、铁、铜镍矿(化)点11处,其中首次在石瓮子-白雀寺基性杂岩中新发现了具铜镍矿化的镁铁-超镁铁质岩,在何家垭存在长度大于300米、宽度大于200米,埋深约500米的激电异常,推断为铜镍多金属矿引起,显示深部具有形成铜镍硫化物矿床的良好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潜力。综合地、物、化、遥等资料及调查区矿产组合特征、分布规律和成矿地质条件等资料综合分析,圈定找矿远景区18处,找矿靶区25处,为今后找矿工作指出了方向。
8.成矿理论与成矿规律取得新认识
结合新发现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空间分布和磁异常走向展布,地面重磁异常等对比提出其成矿类型和地质背景可与扬子地台西缘攀西地区中新元古代裂解背景有关硫化Cu-Ni(PGE)矿床系列类比的重大认识,实现构造体制及矿床成矿系列认识上创新。系统总结了调查区内金、铜、镍、铁等成矿规律,开创性应用“异相”定位、矿床类型“缺位预测”与“相似类比-求同”成矿理论,建立健全了测区成矿系统,深化了成矿规律认识。认为本区具有寻找钛磁铁矿、铜镍硫化物矿床的良好条件,该认识为深部铜镍等找矿提供了有效理论支撑,有望应用指导和实现深部找矿突破。
9.创新性应用了造山带填图理论,在前寒武纪浅变质海相火山岩区,探索出了造山带强变形地区火山岩系填图方法与构造混杂岩带填图方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