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者常成 行者常至 - 单位要闻 - 陕西地质信息资料中心

单位要闻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陕西地质信息资料中心 > 新闻中心 > 单位要闻 >

为者常成 行者常至

发布日期:2016-07-14 00:00:00     作者: 陕西地质信息资料中心     浏览数:8    分享到:

    2016年7月5日——8日,陕西工人报主办了一期2016年度新闻通讯员写作培训班,我有幸参加。本次培训面向全省工会新闻宣传通讯员(300余人),邀请的4位老师都是资深新闻写作方面的专家学者,培训主要内容为如何立足新时期工会工作,从工厂、工会、工人视角出发,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工会为舞台,职工为演员,怎样把舞台上演员精彩的表演再现出来,真正把普通劳动者身上的亮点、闪光点展现出来,大力弘扬“劳模”、“劳动”、“工匠”三种精神,反映工人阶级的时代风采,这是本次培训的主要目的,也是通讯员今后要面临的主要工作。
    陕西省职工摄影家协会郭玉军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用一支笔、一台相机,记录下生产一线普通劳动者的工作、生活状况,反映出当代工人的精神风貌。从摄影方面来说,郭老师的作品让我体会到了劳动美、生活美、心灵美,学习到了摄影的技巧和方法,对于我是一次重要的启蒙,跟着老师讲解的节奏,我对相机的各个功能进行摸索熟悉,体会到熟练掌握相机有关功能是拍摄出一幅好作品的基础,摄影重在实践,多拍摄、勤思考、会总结,对相机各个功能运用自如,做到人机一体,用自己的视角与思想记录下时光与情感,感受光与影的魅力,真正把身边的先进典型、亮点特色拍摄出来,让无闻变得有名。
    从文字角度出发,原任陕西工人报社总编辑韩庚老师、汉中市总工会副主席成宝华老师分别结合自己从事新闻写作实际工作经历,进行了经验之谈。
    韩庚老师讲解了如何用消息和通讯两种写作方式记录和反映典型人物、典型事件。他自定义认为,消息是简洁明快的叙述一件事情,通讯是有声有色地讲一个或一串故事。在培训中,学习到通讯写作要注意搭好全篇架构、注重细节描写、适当联想抒情、适用生动对话、多动笔写日记片段;通讯采访要公正、客观、实事求是,采访中做到熟悉对象、充实知识、择其要点、观察记录、注意深度、思索考证。实践是前行的必然,积累是前行的台阶,我体会到在新闻写作过程中要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实践,更要善读书、乐读书、好读书,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
    成宝华老师从事新闻写作20年,以自己的作品为例,他说要做好工会新闻工作,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匠心是写好的前提,情怀是更好的关键;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通讯员在平时的工作中还要做“五勤”,身勤、眼勤、手勤、口勤、腿勤;写文章时,在“活”字上下功夫,新颖的角度、醒目的标题、精彩的开头、生动的语言都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关键要素。怎样使语言生动活泼呢,就是善于运用接地气的语言,说的形象一点,用一些新鲜的口语。成老师的讲解及其自身的写作思路和写作特点开拓了我的思路,启发了我的思维,如获至宝,颇为欣喜。
    本次培训班还有一点感触就是几位主讲老师都是实干家,从基层普通员工一直到专家,实实在在,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他们的业绩给了我莫大的鼓舞与激励。我仿佛看到年轻时的他们穿戴简单,背着背包,顶风冒雨,斗烈日战严寒,记录遇到的一件件事,一个个人,这些事这些人构成了他们生命的一部分,丰富了他们的人生故事。有时,他们还要冒着生命危险深入险境探求事实,他们就这样一直向前走不回头,为了那份对事业的热爱与追求。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在新闻宣传工作中,我们要注重培养观察事物、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及语言表达的能力,敢为人先、抢占先机,发现并及时宣传重点工作中的亮点、难点工作中的创新点、一般工作中的特别点,要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新闻灵敏度,并用工匠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最终达到新闻写作的最高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成为少数的为者和行者。
                                                                                 党群办公室 申春宁报道
                                                                                     2016年7月11日

上一篇:陕西地质信息资料中心党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 下一篇:中心财务资产管理科组织财务管理流程及制度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