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要闻
让地质工作者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
    生态文明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201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发布;2015年10月,“十三五”规划的十个任务目标公布,首度写入了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是顺乎民意、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时代要求。如今大家都有一个同感,回到家乡,有一种“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各不同”的感觉,门前还是那条河,河水却失去了往日的清透,变得浑浊不堪,门后的树林不见了,变成光秃秃的荒地,满天几乎寻找不到鸟儿的踪迹,这种景象只是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放眼全国,这些年,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一些项目和工程的引入破坏了环境,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空气和水源,让群众付出了健康的代价。所以,党中央和国务院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是顺应时代变化,是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呼应,人民不仅要富裕健康的生活,更要美丽的家园、美丽的中国。
    地质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广大的地质工作者也应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近期,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在国土资源报发文《夯实地质工作基础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认为地质工作在提高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以及保障能源资源、防灾减灾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必将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继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在上海调研地质工作时强调,地质工作要主动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积极探索地质工作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子。
    地质工作者可以利用平时接触自然、研究自然的工作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地质工作者在地质调查研究方面的能力,探索大自然的脾气。这样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平时地质调查的过程中,应该重视第四纪生态环境的详细调查;应该开展找矿过程中的地质环境效应及矿山开发条件的研究;应该加强对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调查与评估,特别是对活动断裂带的调查研究,这一切均有利于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相信,只要地质工作者能够做到了解大自然的脾气,研究清楚了地质构造演化规律,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生态环境就会越来越好,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将会有一个更好的基础。
    其次,要进一步发挥地质工作者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宣传教育作用,用实际行动影响并提高全民的生态文明理念。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受思想观念的支配,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使全民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使“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珍惜每一片森林、每一条河流、每一寸土地、每一座矿山,走资源节约、生态友好的发展道路,使人与自然永远和谐相处”成为人们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地质工作者每年奔赴全国各地开展野外工作,可以把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传播给当地的居民,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发挥宣传教育作用,让更多的群众认识和了解生态文明建设,而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我们工作过的区域,当看到他人曾经留下的废弃物,我们深感沮丧。让我们将视线转向最近看到的电视新闻,镜头中看见珠穆朗玛峰山脚下垃圾堆积成山,看见青海湖畔塑料瓶漂浮一片,看到各大景点在游客走后所留下的无比难受的“嫁妆”。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将本能带走的垃圾留给大地作为纪念呢?所以,地质工作者在工作踏足过的无名山沟,除了脚印,请不要留下任何的垃圾留念,不要把喝完水的塑料瓶和吃完食物的塑料袋扔下,还应捡起那些曾经被遗留下的垃圾。我们有责任去尽力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当地的居民以及“驴友”更加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同时我们也有义务用地质包,去把前人曾经留下的垃圾从无人居住的深山沟中带回到属于它们的地方。当生态文明理念深入我们内心的时候,在我们攀上一座又一座高峰的时候,我们会自豪地说“我们拥抱了一座又一座高峰”,而不会以人定胜天的心态说“我们征服了一座又一座高峰”。
    最后,要进一步利用地质工作者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面的优势,建设美丽中国。地质专业基本涵盖了生态保护与治理的各个方面,应该进一步利用这一优势,做生态保护与治理的排头兵。我们可以发挥水文地质调查专业的优势,开展土地、湖泊的生态修复,实现国土生态平衡;我们可以发挥地球化学勘查专业的优势,掌握耕地的元素物质组成,开发富硒农业方面的特色农业;我们还可以发挥旅游地质专业的优势,发现和挖掘更多的地质旅游景观,建设更多的地质公园。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面,地质工作者可以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资源环境的约束将继续加剧,地质工作者任重而道远,我们深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在生态文明建设先行者的示范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蓝天常有、青山常在、绿水长青的美丽中国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