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地质志秦岭造山带野外现场地质考察研讨会在西安隆重召开 - 单位要闻 - 陕西地质信息资料中心

单位要闻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陕西地质信息资料中心 > 新闻中心 > 单位要闻 >

中国区域地质志秦岭造山带野外现场地质考察研讨会在西安隆重召开

发布日期:2009-10-29 00:00:00     作者: 陕西地质信息资料中心     浏览数:8    分享到:

    10月11日至10月16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主办、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协办、陕西省地质调查院承办的《中国区域地质志》秦岭造山带野外现场地质考察研讨会、地球物理与深部地质专题工作会议在古城西安隆重召开。
    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有关单位、11个省(区)项目承担单位、宁夏自治区地矿局、陕西省地矿局所属单位总工、中国区域地质志项目特聘专家等近百人参加会议,集思广益,共商《中国区域地质志》编写大事,探讨秦岭造山带地质现象。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翟刚毅处长主持,地科院地质所所长侯曾谦讲话,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调中心副主任李文渊、陕西省地矿局总工程师齐文分别致欢迎词。
    会议采取室内学术探讨与交流和野外实际考察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室内学术探讨与交流会上,李廷栋、张国伟院士等11位专家分别就编制地质志、大陆构造和陆内造山作用、中国岩石圈结构、秦岭造山带地层时代、陕西省动态大地构造单元划分等秦岭区域地质调查重大疑难地质问题研究的新进展、新认识等进行了交流演讲。李廷栋院士说:编写《中国区域地质志》的指导思想是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规章制度;统一指挥。特点是把编写省、构造单元、全国三个层次地质志相结合;把地表地质和深部地质相结合;把大陆地质和海洋地质相结合;把编志和科学研究相结合;把地质编图和空间数据库建设相结合。基本思路是记录事实,信息集成;突出主题,画龙点睛;重点跨越,拾遗扑缺;修误归正,内外交流。目的是要取得社会、经济、科技三个效益和具有影响的五项成果,一是在对地质资料分析研究上做到大综合;二是在地质研究程度上有较大提高;三是在提高地质工作和地质科学发展水平上发挥较大作用;四是在地质规律概括和理论创新上有一个新的提升;五是在编志成果的推广应用上要做到大服务。
    13至16日,地质专家、技术人员沿周至黑河—佛坪—洋县—(西乡县)—汉中—勉县—略阳路线对涉及汾谓断陷盆地、宽坪裂谷、二郎坪弧后盆地及北部陆内断陷带、秦岭古岛弧、商丹板块结合带、弧前沉积增生楔、中秦岭裂陷海槽、佛坪古陆核、汉南古陆、勉略构造混杂岩带(卷入元古宙蛇绿岩)、碧口地块、汉中断陷盆地等地质构造单元开展了野外现场地质考察,重点对14个具有代表性的主观察点进行了考察。他(她)们下河谷、钻山沟,打标本、采样品,不辞劳苦,认真观察岩石结构、地层接触关系等地质现象。对涉及重要地层时代和构造区划等重大疑难地质问题进行了探讨,取得了相对共识,对区域地质志编制工作提出了众多的积极建议。
    这次野外现场地质考察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充分体现了地质专家、技术人员热爱地质事业和对地质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必将对《中国地质构造区划综合研究与区域地质调查综合集成》项目的深入开展、秦岭造山带地学重大问题的研究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为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地质灾害评价、工程建设等提供更多的基础性地质资料,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刘曦鹏报道

上一篇:地调院召开全体职工大会贯彻落实局半年工作会议精神 下一篇:陕西省地调院承担的内蒙古1:20万喀喇其林场等四幅化探项目野外验收获“优秀”